法鼓晨音 聖嚴法師著
謹言慎口
所謂人多嘴雜,通常議論紛紛之後,本來無事也會變成有事。俗話說:「一犬吠影,百犬吠聲。」吠聲吠影都是疑神疑鬼的形容,疑心容易生暗鬼,所以不要隨意猜測、懷疑。
他人的隱私和你無關,不要管它。你一管它,煩惱隨之就來,再經渲染,連帶也影響了他人,僧團很忌諱這種事。所以要保障他人的隱私,同時也可保持自心的清淨,不得多嘴搬弄是非。
修行的人要開誠布公、真誠相待,這就是所謂的直心是道場。不要以歪曲心、猜忌心對人,但也不是故意宣揚己惡。過去做錯的事,對著被你得罪的人懺悔道歉,或在佛前發露懺悔即可,不必逢人便說,那樣對己對人都有好處。(一九八九年八月三日)
師兄弟相處之道
常住眾彼此相處,應有溫馨的感受,但是溫馨並非指一般性的噓寒問暖,譬如「昨晚被子蓋好沒有?」「今早有沒有吃早餐?」……等等。
溫馨也不是指當你正在忙時,有人伸出援手來替你做;或當你心裡煩悶,拿不定主意時,對你說些無關痛癢的話;更不是非要將你心中事挖出來,讓他分享痛苦。
別人的隱私不需要多問,心中痛苦之事也不必探究,就讓他自己發現,你只是做他的朋友,他自己願意說出來也很好;不過,你不要講給別人聽,他自己告訴別人又另當別論。
傾聽時,要誠懇、用心,並以關懷的眼光看著他,不需加以安慰,或告訴他應該如何做,更不需加油添醋,助長他的煩惱。除非對方問你怎麼辦,否則不必給他建議,若有建議也是三言兩語就好。他若不問,你就做一個很友善的聽眾,給他溫馨的感受即可;對他所說的種種意見,微笑接納就可以了。
也有很多的人只是心悶,想把心裡的話告訴人,當他找到傾吐的對象,說完內心話之後就沒事了。
有一次,有一位常住菩薩對我說:「師父,我希望和您談話。」結果我聽了一個小時,他告訴我很多事,最後我問他:「你要我怎麼辦?」他說:「師父,我自己會處理。」
真是奇怪!既然自己會處理,為什麼又要告訴我?別無它因,他只是要有一個人知道他在想什麼?感受什麼就夠了。如果我幫他處理,對他而言反而不好,很可能會幫倒忙,反將事情弄擰了;事實上,在那時的情況下,他也不希望我幫他處理。
有的人也許覺得你是一位好聽眾,時常找你傾吐心事,把他心中的垃圾倒給你。結果你本來沒事,而將別人的垃圾當成是自己的,痛苦不已。你若有這種傾向,最好要學習以冷靜的心態做一個旁觀者,不要將別人的問題變成你自己的問題;否則到最後左右不是人,痛苦的反而是你自己。
關心人,給人溫馨、關懷,要用這種方式。
另外,新來的住眾也要學習獨立,不要倚賴,老是想找人傾吐心裡的苦水話。可是如果真的很痛苦、很難過,就必須找一個既溫馨又值得信賴的人談一談,而此人又不會給太多的意見,並且會很仔細地聽你傾訴,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。
但是,做為一個出家人,有煩惱時,最好的方法是拜佛和念佛。若已用得上五停心、四念處或者中觀、空觀、話頭、默照等禪修法門,應當是能立竿見影的。(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)
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id=168&cid=54&page=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