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香一瓣──無憂清淨的祝福
「香」是佛教徒的供佛聖品,
也是接引他人修行的清淨法寶,
新年裡,為他人獻上一份帶來「清香」、「舒暢」的禮物,
祝願彼此好緣來聚,修行路上共修妙法。
■ 林鍾妏
當心煩意亂、身心疲憊的時候,只要一縷幽幽清香,馬上就能身心舒緩、神清氣爽,得到平和愉悅的感受。因此,「香」在佛教中被視為殊勝的供養聖品,以香供佛,是佛教徒表現虔誠、奉獻心的儀式之一。特別是植物提煉的香,像是檀香、沉香、丁香、木子香等,在漢傳佛教中都有悠久的使用傳統。
品質良好的香,除了表現供養心之外,與人的健康更息息相關,良好適宜的植物香味有益於身心健康,可幫助安眠攝心、淨化居住環境的空氣,為生活品質加分。
利他之心,散發芬芳
香在佛教中是一種具代表性的供養品,不管是《蘇悉地經》中的五供養、《大日經》中的六供養,還是《法華傳記》中的十供養,香都占有重要地位。而在《行法肝葉抄》中,更以六種供養象徵六波羅蜜,由於香能熏習身心,助益修行,因此被視為是「精進波羅蜜」的象徵。
而在經典裡,香往往是莊嚴佛國淨土不可或缺的元素,像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中就陳述廣大不可思議的香供養:「百萬億黑沉香水,普熏十方;百萬億不可思議眾雜妙香,普熏十方一切佛剎;百萬億十方妙香,普熏世界……」整個佛國世界都因妙香熏習而顯清淨動人。
另外,在佛教故事中,諸多菩薩也都以香味、香氣發願,希望眾生聞香能升起正念,安住心境,走向離苦得樂的修行之道。譬如《悲華經》中記載師子香菩薩願令十方如微塵般無量無數的諸佛世界,都雨下憂陀羅婆羅香、栴檀香、牛頭旃檀香、種種末香;香手菩薩願眾生手中能自然發出香氣,希望眾生聞香發無上正覺心等。
因此,作為供養是燃香的其中一層意義,而另一層殊勝意義則是接引眾生,希望身在其中的人,透過鼻根、感官的引導作為一種修行的方便法門,以此滌除雜念、淨化心靈、得到安樂。不管是供佛的虔敬心,還是利人的慈悲心,都讓收贈這份禮物顯得格外有意義,也讓你在一年初始就和他人結下好緣。
著名談話節目「點燈」的製作人張光斗,當初因為錄製節目與聖嚴法師結緣,自己也步上學佛路,當朋友知道他是佛教徒後,也喜歡致贈他有關佛教的禮物,「我記得第一次收到『香』這樣的禮物,是一位師兄說買太多了,所以就跟我們幾位好朋友分享,真的是很特別!每次聞到香味就能感受到那份分享的喜悅。」還有一位對香有研究的朋友,知道張光斗是佛教徒後,也會把珍藏的香贈送給他,每次收到香,就會感受到朋友的心意,所以只要有朋友聞到他燃香時的香味,而心生歡喜時,他也會樂意與人分享。「學佛讓我學到分享的快樂,看到別人因收到這份禮物感到開心,自己是更開心的!」對張光斗來說,無論是自己收或贈禮物,都是傳遞「學佛真歡喜」的意涵,讓人對學佛因歡喜而更有信心。
學習燃香,感受修行樂趣
在香的選購上,形式相當多樣,常見的有末香、線香、盤香和瓣香四種,末香為粉末狀、線香為長條狀、盤香為環狀,瓣香則是碎塊狀。每一種形式的燃點和供養方式大同小異,唯必須配合香的形式選擇適合的香爐。像是線香適合爐身橫長、深度淺、能臥放線香的「臥香爐」;燃末香、瓣香、盤香則使用圓敞口、爐身較深的「環香爐」等。香和香爐的挑選並無特別規範,完全依照使用者所需。例如盤香依燃點時間,製作大小即不相同,有二、四以及二十四小時使用,那麼挑選的香爐大小也就必須符合盤香尺寸。
燃香供佛的適宜時間,在每日早課之前,以盤香為例,一次使用一個。點燃盤香,將香口朝向前方,雙手持於盤香兩端,以食指、拇指端拿,其餘手指自然向外展開,將盤香高舉至眉前,向佛問訊放置於香爐內,然後將爐蓋輕輕闔上,禮佛三拜,接著便可進行課誦。若是香爐內的盤香在課誦結束後還沒燃燒完,也不用熄滅,讓它自然地燃燒至灰燼。
線香的供養流程大致與盤香相同,一次使用一支,點燃後雙手持於線香兩端,以食指、拇指端拿舉至眉前,問訊後,將燃香輕放於臥香爐內,有些臥香爐無爐蓋,燃燒時可以看見爐內的模樣,也是另一種樂趣。平日並不用刻意清理香爐餘燼,只要保持整潔清爽,讓爐內灰燼維持在七、八分滿的狀態,反而有助燃效果,使新燃燒的香有氧氣不會熄滅。另外,若不喜歡灰燼殘留,也可以使用「立香架」來輔助。若有需要清洗時,可用熱水浸泡、沖洗,擦拭乾淨即可。
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健康和空氣品質,因此在挑選香的時候,必須仔細注意它的成分,最好能選擇天然的材料,避免不良的化學成分危害我們的身體,也違背了我們的供養心。
其實,供養只是一種心意,供佛也不一定非得燃香不可,然透過這樣學習的過程,卻能讓我們的心沉澱下來,隨著裊裊薰香、淡淡芬芳,感受心靈的放鬆和安住;伴隨著清新、舒暢的氣味,讓我們的居家也多增添了雅致氛圍,在這份禮物傳遞的同時,幸福的氣息早已洋溢心田。
~《人生雜誌》第294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