獻供(總壇):十足幸福 (石燭幸福)

於總壇佛前敬獻供養物,至誠歡喜供養「四聖六凡」十法界之諸佛、菩薩、二乘聖者及一切有情,感恩發願,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修福修慧,圓滿無上菩提。











  
   

獻供功德:福慧增長,速成佛道


十供養



於大壇佛前以香、花、燈、塗、果、茶、食、珠、寶、衣等十物虔心供養三寶,身口意三業與梁皇寶懺諸卷首讚偈及懺法相應,以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,令速脫眾苦,得生淨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一、香供養 (象徵意義:定慧)


(焚起衝天上 眾等虔誠 爇在金鑪放 頃刻氤氳 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)


香能通氣養神,傳達境界,在理方面說,檀香為了將己香傳給他人,忘卻自己,所以燃香時,香自滅而留香與人,這就是佛教中捨己為人的精神。又香即佛教中所說的五分香,五分香就是


















(1)戒 香:守戒者眾人欽仰,美名遍處,人如守戒心自然有定力,故戒屬香。
(2)定 香:由戒行而生禪定,修禪定者,眾人敬羨讚嘆,故定亦屬香。
(3)智慧香:慧由定發,儒家有句話說: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用靜的心地去用功,才能啟發智慧,一個人做任何事,絕不可操之過急,得冷靜去深思,用智慧去分析判斷,凡事方能有所成就。
(4)解脫香:人若有解脫性,對任何事都能看得開放得下,無所執著,所以人能解脫也是一種香。
(5)知見香:有智慧的人必有先見之明,能行則行,可止則止,有思想見解,所做所為正確,就是知見,這也是一種香。還有一種沒物質沒氣味的香,便是聲名,如要令名聲香,則須依佛陀所指示的去走,去修持,將佛心當己心,以慈悲、喜捨、原諒的心去待人,這就是五行香的真義。

二、花供養 (象徵意義:莊嚴)


(文殊共普賢 牡丹芍藥真堪羨 百花獻納黃金殿 花開花謝綻金蓮 青衣童子持花親睹慈尊面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)


花能清心養目,所以讀書人多喜歡在案頭上擺瓶花,增加讀書情趣。用花供佛,莊嚴佛堂,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鮮花,清香撲鼻,讓人醒心悅目,莊嚴的佛堂襯上幾朵淡雅芬芳的花,恭敬之心,油然而生。於十供養中,花代表著物質供養。


在佛教裡,常可聽到佛在靈山「拈花微笑」這句話,可見花與佛教關係甚大。說到這裡,順便跟各位談談「拈花微笑」的典故:


大梵天問佛決疑經記載:「梵王至靈山,以金色波羅花獻佛,捨身為床位,請佛說法。世尊登座,拈花示眾,默默無言,一時百萬人天,悉皆罔措,獨金色頭陀,破顏微笑。世尊曰:『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』」這便是宗門禪的肇始。如果要再追溯禪宗的起源,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,成最正覺時,就已開啟端倪,所以禪宗的特點是在「以心印心」,闡明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為宗旨。


由上面的經文,諸位就知道了「拈花微笑」與禪宗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。所以,花也被列為供養佛菩薩中的供物之一。



三、燈供養  (象徵意義:光明)


(盈煌列寶臺 光明遍照周沙界 昏衢朗耀俱無礙 閻魔瞻禮紫金臺 然燈佛成道曾受人天拜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燈並不完全指電燈而言,如蠟燭,油燈之類能照暗為明的東西,都屬於燈供養的範圍內,又佛家傳法,亦名傳燈。


主傳法,如父傳財於子,但其意義不同,錢財傳他人,己身積財必會減少;佛陀傳法,如一燈傳一燈,燈燈皆明,燈燈無盡,所謂「一燈能續千燈明」,對己不減,對彼有利,由此即知佛家傳法與世俗之傳財,乍看是一,其實是異。


燈有去暗投明之義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一盞暗路中的明燈,驅除幽暗的世界,光亮宇宙大地。



四、塗供養  (象徵意義:潔淨)


  (一派向東流  觀音瓶內除災咎 醍醐灌頂滌塵垢 楊枝灑處潤焦枯 咽喉中甘露自有瓊漿透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塗,梵語,即水。經云:「水能離垢得清涼。」水不但能洗除眾垢,令物清淨,並且水還具有和合性,無論大江、小溪,清淨、濁穢之水匯聚一方,皆成一體,無法分辨出水的來處。用水供佛,洗己心垢,三世罪障悉蕩滌,心既清淨,自性現前,又何歎成佛路遠呢?


凡人都應該學水的和合,水的平等無差別,那麼,待人處事上不愧天,下不愧人,更不愧己心,日子自然過得心安理得,輕鬆快樂。



五、果供養   (象徵意義:實在)


(滋味甚堪嘗 青瓜紅柿阿梨樣 荔枝龍眼堪供養 唵摩羅果世無雙 婆羅門仙人親獻蓮臺上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在事方面說「果」指水果;在理方面講,「果」即結果。吾人每做一件事,必須有始有終,不得半途而廢。種果樹的人,要耐得起辛勞、栽植、施肥、灌溉,待樹開花結果,才有豐富收穫,所費勞力也才有個代價。


學佛者亦如是,要發大心,精勤向道,不怕吃苦,不畏阻礙,切莫退失道心,毫無結果,豈不可惜!



六、茶供養 (象徵意義:覺醒)


(百草甚奇青 茶芽點出馨香噴 玉甌展內雪花輝 趙州公案又重新 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茶能退睡魔王,人若昏昏欲睡,一杯好茶在手,精神百倍,此指示學佛者,昏沉不得,須時時省察自己,檢討自己,每日舉心動念,所做所為是否正確?人若道理不明,佛理不懂,凡事不知,迷迷糊糊,就好比一天到晚昏睡不醒,辜負大好時光,愧對己身。



七、食供養  (象徵意義:知足)


 (純陀最後來 饑餐麻麥充皮袋 仙人又送齋食在 雙雙牧女獻香糜 四天王捧缽遙望靈山拜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用飯菜供佛,表恭敬之心,且含義深廣,佛子在供飯時,以七粒飯出食,唸曰:法力不思議,慈悲無障礙,七粒遍十方,普施周沙界。另加咒語三遍謂:佛法之理深妙,不可以心思,佛法之事希奇,不可以言議。佛以大慈與一切眾生樂,以大悲拔一切眾生苦,今因慈悲之力,則十方通達,了無障礙。以七粒之微,普遍十方,一寸之鮮,施周法界,可知法力難思,神咒功強了。


世間上,有情眾生也好,無情草木也好,都免不了「食」,花木不是也需要露水泥土的滋潤嗎?人除了吃飯以外,更重要需要以道德來莊嚴我們的人格,用道德來維持永恒的精神,令其光耀千古,永垂不朽。



八、珠供養   (象徵意義:捨得)


(歷代古今傳 珊瑚琥珀銀絲線 硨磲瑪瑙連珠串 給孤長者捨衹園 金輪王說法永鎮龍宮殿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珠者圓的指示,學佛的人做事要圓滿,待人要圓融,不可有所偏差,有所不圓。



九、寶供養  (象徵意義:善根)


 ( 持經滿藏圖 消災延壽藥師佛 毘盧心內瑜伽部 大乘經典共彌陀 證南方龍女直至菩提路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金銀財寶拿出門,處處皆可用。一個人若有了「信」,於己有信,對師長、朋友們守信,不欺暗室,無愧衾影,則人敬如神,待若上賓。



十、衣供養  (象徵意義:調柔)


(綾羅錦繡紗 銷金掛子難描畫 龍女織就金絲帕 波斯匿王捨袈裟 馬鳴王菩薩誓願神通化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)


即用衣服供養三寶。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。從事上說,衣服須穿著在身上,才能顯出衣體的好壞。從理上說,學佛的人,須依佛、依佛經、依靠出家人,照佛指示的路徑去實行,才能得到究竟解脫。

施主功德:萬行資糧,福壽安康








甘露法食

俗稱「贊普」,在焰口法會時,敬備美味齋食,仰仗三寶加持力,普濟餓鬼道眾生,並召請法界眾生前來聽聞佛法,以法食供養,令眾生皆能得度。











打齋供眾

「打齋」原意是齋僧、飯食沙門的意思,「打齋供眾」意指提供法會期間所有與會僧俗四眾餐飲之意。法會期間,大眾虔誠薰修,身心清淨,供養清淨海眾,與僧俗大眾廣結善緣,是培植福德的無上福田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靜心 的頭像
    靜心

    靜心閣

    靜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